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7号)

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7号)

发布时间:2024-07-30 17:28     作者: 官网app下载入口-新闻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0年1月7日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等规定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寺、教堂(以下简称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第三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确保本场所资产安全有效,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第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当按照《宗教事务条例》、本办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场所的财务管理制度,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在本场所管理组织的领导下对本场所的财务来管理。财务管理小组一般由本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会计专员、出纳人员等组成。

  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

  第七条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主要负责人对本场所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负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宗教活动场所会计专员伪造、变造、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第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联的资料的档案,并谨慎保管。建档要求、保管期限、销毁办法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配备会计专员负责会计事务,或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经依法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宗教活动场所不具备前款条件的,可委托相关宗教团体的会计专员代理会计事务;或者在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下,联合聘请会计专员代理其会计事务。

  第十一条宗教活动场所的会计、出纳和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应当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得相互兼任。

  宗教活动场所的会计、出纳、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之间有丈夫妻子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特殊亲近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一般应当制定本场所的年度预算,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并以适当方式通报当地信教公民。

  第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年度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预算一般应当自求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第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的所有收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入账,纳入本场所的财务管理。

  第十六条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应当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并给捐赠者出具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据或本场所统一印制编号的收据,加盖本场所印章。接受的捐赠应当及时入账,捐赠的是实物的,应当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核价入账。

  宗教活动场所设有捐款箱的,该场所应当指定三人管理捐款箱。捐款箱开启时三人应当同时在场,当场清点捐款数额,登记并由三人签字后,交本场所财务管理人员入账。

  宗教教职人员接收的捐赠给宗教活动场所的钱物,应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及时入账。

  第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在银行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将宗教活动场所资金存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第二十条宗教活动场所的收入应当用于与本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第二十一条宗教活动场所的支出须经财务小组负责人签字同意,报本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审批,重大支出须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同意,需要听取信教公民意见的,应当征求信教公民意见。

  第二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款项的出借须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同意。借方须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凭证,出借数额较大的,借方应提供担保或者抵押。

  第二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借入款项,应当考虑自身偿还能力,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同意,保证按期偿还。

  第二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应该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保值增值。

  第二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

  第二十六条宗教活动场所的流动资产是指预期可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预付账款、短期投资、存货和待摊费用等。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对固定资产登记造册,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每年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出具书面报告,并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同意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宗教活动场所固定资产的出租、转让和报废应当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决定。

  第二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的无形资产是指宗教活动场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其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宗教活动场所转让无形资产,应当经本场所管理研究决定,取得的收入计入本场所收入。

  第二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三十条宗教活动场所使用的土地和拥有的房屋应当进行土地使用权属登记和房屋产权登记。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

  第三十一条宗教活动场所占有、使用的文物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护,不得损毁。

  第三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向其登记管理机关提供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接受和使用捐赠情况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附表。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宗教活动场所提交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指导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整改。

  第三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定期以适当方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信教公民的监督。信教公民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该场所管理组织应当采纳。

  第三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会人员有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财务监督权,对涉及财务的违法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本场所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三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离任时,登记管理机关应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宗教活动场所更换财会人员时,应当由本场所管理研究决定,并监督其办理交接手续。

  宗教活动场所清算时,应当在其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本场所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对宗教活动场所会计事务未作规定的,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第三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责令该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撤销该场所的登记。

  第三十九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新闻推荐

...

Copyright © 2002-2019 官网app下载入口苹果手机_球彩足球直播安卓版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1103554号